-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永安县志 顺治本
永安县志 顺治本
仪 宾
陈濲金 二十六都贡川人。为岷府仪宾。五代孙陈文奎,今为唐元王府仪宾,占籍湖广武冈州。
期 寿
陈 庆 年一百一岁,吉山人。
吴 茂 年九十九岁,在城人。
赖宗镛 年九十岁,大湖人。
李 荣 年九十七岁,在城人。
寿 官
麻 定 年九十六岁,在城人。
饶维岳 年一百岁,在城人。
吴成鲤 年九十六岁,在城人。
范 儒 年九十六岁,安沙人。
赖士畅 年九十四岁,大湖人。
刘德胜 年九十九岁,在城人。
卷八 杂 志
祥 异
嘉靖二年三月,太平坊火;六月,仁义、安仁二坊火。共毁民居千余家,有司赈恤被火之家。
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大水,漂去民房以千计。
三十六年,流贼李有胜、张石秉劫掳贡川、金井,杀死军馀三十六人。
三十七年,广贼劫贡川,杀戮、烧毁过半。
三十八年十月,马骝见大类黑眚。
四十年,饶平贼苏阿普等抵南城外,烧毁房屋并唐王庙、西桥。
四十一年,三十都民邓兴,以平米为名,啸聚流劫者三年。江广军门召曾婆婆兵,本省军门发李游击兵攻剿。周知府招降苏阿普、赖忠潭、傅诏五等,贼始平。招安之际,邢存嗣、朱继文周旋其间,勇义服人,功居多。林天赠南营统贼兵,十六年而散其党,地方以宁。
万历三十一年三月,哄传怪异,或人形,或兽形,或绕梁排闼。男女昼夜团守,至用桃枝求神符,驱之方息。
四十八年暑月,南门外马岭屴木塔有狐祟痴汉,为迷者众。时正午,霹雳震之,妖殛塔心,砖存。
崇祯七年三月末旬,西门外异火烧叶家楼、黄宅车,延及南门外,居民瓦砾,唐王庙岿然无患,疑神灵护之。
九年八月初二,唐王庙边失火。其曲橑巷、梨仔坑远近尽毁,庙又安然无事,信神之显也。
崇祯十七年正月元旦,日蚀。上元,月蚀。八月初一日,晕数重,巳、午、未三时方解。
乙酉年八月间,汀、漳流寇数千,从南门外攻城,火燃,西、北二门尽毁。时县令徐率兵民守御,发炮击死贼五人。阅三日,几陷。以内应被诛,群贼宵遁。
顺治四年四月间,淫雨淋漓,不计时日。城内外民房坍塌,四野田亩漂崩千数。上司来文,县查报灾伤,赈恤豁免。
顺治八年四月初十辰刻,小溪水涨滔天,观者丛于西桥。倏然桥毁,溺死者三十余人,滚去民房、舟车不可胜计。
丘 墓
宋
陈世卿墓 在县北二十七都。夫人罗氏附葬焉。王安石撰碑,铭世卿墓。曾巩撰神道碑。
明
林腾蛟墓 在二十六都金山堂。佥事詹莱撰墓铭。
李杏墓 在二十七都畲里。参政黄钟撰墓铭。
罗明祖墓 在城北二十七都瑶田。参政陈道辉撰铭。
寺 观
寺 观
高飞寺 在县东北偶城内。唐中和二年建,明正统间重建,为祝圣道场。历代远,圮坏,更易。丁亥冬,贼寇后益颓落,百灯几覆。知县陈廷枢目击怆心,捐俸招僧,鸠工修理。近得次第改观,亦一时弘丽也。
栟榈寺 在山北岸溪入数武许。创自晋,天福五年建,宣德五年重建。崖壑奔放,林木蓊然,如龙蟠虎伏,云蒸霞锁,时有仙子摇曳其中。历今近千百载。凡名流韵客、维舟探胜者,墨迹鳞堵,不可代记。
上灵峰寺 唐天祐二年建。
进福寺 五代间建,成化二年重建。二寺俱在二十四都。
同化寺 唐中和四年建,宣德元年重建。
善积寺 唐会昌元年建,正德三年重建。二寺俱在二十五都。
宝应寺 在二十九都。宋景祐四年建。
禅林寺 宋大中祥符六年建。
宝林寺 元延祐元年建,景泰三年重建。
招化寺 唐会昌元年建。三寺在三十都。
小进福院 在二十四都。
翠云院 二十五都。宣德四年重建。宋陈世卿、张君谷肄业之所。
大进福院
上景福院 唐贞元二年建。上二院在二十八都。
保宁院
五峰院 上二院在二十九都。
永庆院
天盖院
感恩院
感应院
德兴院 上五院俱在三十都。
永安院
上保福院
恩福院 唐大顺年间建。
西明院
新兴院
东莱院
报恩院 上七院在三十一都。
小佑院
新丰院 唐龙纪元年建,宣德八年重建。
上安仁院 唐景福二年建。上三院在三十二都。
观音院 四十一都。
福岩院 四十二都。上二院俱周广德三年建。
报恩院 晋天福元年建。
福寿院 宋建隆三年建。上二院俱四十三都。
永兴庵 宋咸淳元年建,景泰三年重建。
东华山庵
西华庵
新岩庵 正统十二年毁于寇。上四庵在三十五都。
慧照庵 在二十六都贡川。宋咸淳元年建,景泰三年重建。
秀峰庵 在二十六都余荆山。宋建炎元年建。隆庆间,余寿重建。
东山庵 在益溪。
斗山庵 宣德、景泰年间重建。
白云庵 斗山上,元延祐元年建,宣德四年重建。三庵俱在二十七都。
石笋岩院 二十八都。宋咸淳元年建,正德元年重建。
天台山庵 慧真和尚、原蛟精成人者居此庵而化,今废。二庵在二十九都。
龙安庵 三十都。宋绍兴元年重建。
招福庵 三十一都。宋德祐元年建。
善福庵 三十二都。元至顺二年建。
通天岩庵 四十一都。景泰三年建。
三官堂 西门外。嘉靖间建。
真武堂 卢后。陈真焕建。
观音堂 西门广宁桥尾。隆庆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系王仙祐创建,刻祀观音佛五尊。乡官李杏勒石记。
龙兴堂 县北。元中正统三年建。
积庆堂 元中统元年建。
南华堂
高明堂
杨后堂 上四堂在二十五都。
龙凤堂 二十七都。元至顺三年建。
瑞峰堂 四十一都。宋嘉定三年建。
南城堂 南门外,曾氏家祠右。有真仙庙。
夫人宫 登云塔下。知县郭仁建。
东岳宫
天妃宫 二宫在贡川堡。
崇灵宫 余荆山。宋熙宁进士余括、余授。余授读书其中,诗云“我爱当窗山献秀,四时不了眼中青”之句。
临水堂 在二十五都。
登云塔 南门外,与学宫对峙。一笔凌霄。毁于火,万历十九年,知县王廷绣重建。
凌霄塔 在北门外。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张守让重建。
正顺庙
晏公庙
名山庙 上三庙在二十六都。
瑞峰阁 县东。宋嘉定中建。
观音阁 东门内。二阁巍然,为县补空障缺。万历十八年毁于火。
临津阁 二十六年都固发口渡岸。元至正(原文“年正”,乃“至正”之误。)二十二年建。
梅斋阁 二十五都黄梅岩之下。宋左正言邓肃建。
义 斋
大湖举人赖福建,以教乡之俊秀。
养 济 院
原在浮流仓之右,知县裴建改北门外演武场前。知县许培之修。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苏民望又于本院内及厉坛前空处,共增架十六间,以居残疾。
漏 泽 园
在东门外五里龙喷坪。周围有墙,立义冢石在焉。后增南门外康坪。父老咸谓来龙之处,具呈禁止,于龙喷坪一处埋瘗。百姓贪近厌远,多就康坪。
仙 释
唐裴头陀 尝以铁履渡江,来居栟榈山。剪荆棘,结草庐,趺坐其中。座侧石窍日涌米二升以赡之,客至则增。后人凿而大之,米不复出矣。
通公 不知其代。《仙箓》云:王公传蓝公,蓝公传通公。三十一都蔡地原人。自幼素,长为曹岩张家佣。一日耕田,众拔秧,公坐田畔不事事。俟众秧毕,用手一挥,数亩田即栽讫。又能返水上行,令田不涸。约日去,众环视之,不得间。撒树叶溪中,成鱼,众趋观鱼,即坐化矣。乡人塑其身,祀为生佛。祈晴祷雨,其应如响。近年被蔡地原人取其中指,灵迹遂减。
马氏 名五娘。二十七都铜盘人。父马大相,母罗氏。广道元年正月十五日生,容貌丰美。及笄归婚,是夜,身中毒病,夫家弃还其父。父请僧徒送河边,将沉之。忽云雾飚起,有神附人语之,降童引上百丈岩头,得仙果食之。二妹及嫂杜氏来看,五娘以果分与之食,俱得飞升,云是九天玄女度之。今铜盘殿,其祖居地也。及百丈岩、上坪、云峰洞,三处皆有显迹。乡人以木刻像祀之,随所祷祝皆应。唯云峰洞木像一出,即大风随起,彼二处则不然也。
黄天玄 未知何乡人。住持宜福观。秘传符箓,精五雷祈祷之术,祷雨辄应。后至新庵洞石龛坐化。
卷九 艺文志
永安县治记
(明)编修(清流) 赖世隆撰
皇帝继统改元之二年,沙县寇悉平。诏以浮流险要之地,分置县以治之,赐其名曰永安。是年,始命古舒韩君隆来知县事。又明年,政既通,乃聚材鸠工,首建县治,定其规制。不逾时,厥功告成,请余记之。按郡志,沙县界于尤溪、将乐、清流三县之间,尝多盗贼出没,而浮流实当其冲,屡遭焚掠。正统间,御史张君淑因通判倪君冕之言,以沙县地远且广,上流三百馀里溪岩险迩,寇巢穴其间。官民睽隔,无以葺奸宣惠,欲奏请分县,予时亦力赞其言。章既上,朝议已允。有司徇私,事遂寝。末年,贼大作,闽中诸邑无城廓者多残破。虽命将出师,诸贼犹分寇旁郡。闻官军次沙县,令有司招抚,乃解归,遣老弱者伪(原文“为”,应为“伪”字。)降。既班师,贼再反复。业馀民重罹祸而死者,又不可胜数。
朝廷乃敕镇守官、今尚书薛君希琏,总督福建、江、浙诸军讨之。至是,在闽诸大臣及有司莅事者皆能协心合谋,赏罚有章,将士用命。官军民丁始皆奋勇杀贼,直抵浮流以上诸境,斩俘以万计,余贼乃服。事平,佥议经久之计。倪君仍申前议,以余言为质,薛君俱陈其便宜以闻,于是浮流置县之议乃定。遂分沙县二十都上保至三十二都,暨尤溪四都之地以隶之。筑城为之保障,分军为之守御,建学为之教育,凡官府之所宜有者,皆视他县。永安既城,实为延平上流之镇,诸邻县恃以为安矣。嗟夫!不因乱,曷以治?不有废,曷有兴?然治兴于前者,又当保其不废于后也。
今永安因寇乱而新创,韩君首为之令,能抚绥其民,以成县治,可谓其治于前矣。后之继为县者,尚思置县命名之意,保其治于不废,则民得其安矣。民得其安,则官亦安矣。上下相安,然后可保其治于永久也。予尝招捕躬历其地,而知其实,故韩君请记,予亦不辞,敢书其概,以告夫来者。
新建永安县儒学记
布政(三山) 黄泽撰
学校,育材之地,风化之源,自古有国家者之所慎重也。我太祖高皇帝混一区宇以来,列圣相承,而于学校之政尤加意焉。故内而京师,外而郡邑,莫不建学,以育天下之英材。由是,八九十年之间,髦士汇进,治化大兴,视唐、虞三代为尤盛也。天顺纪年之初,永安儒学新创。既成,知县、古舒韩君隆驰书具其本末以告曰:“永安地名浮流,属于沙县。正统末年寇作,上命尚书薛君希琏总领天兵讨之。景泰二年寇平,佥议沙县山溪广远,民居四散,政教弗克遍及,莫若分邑治之。薛公俱陈便宜以闻,始命置县于浮流,周围筑城,匾曰:‘永安’。于时,隆来知县事,乃与初委通判、交南杨君季琦,既而经历、江阴秦君惠,鸠工聚材,经画规制。首及学校,建大成殿,翼以两庑,戟门、棂星门前后布列。继创明伦堂、东、西二斋、神库、膳堂,次序毕举,圣贤遗像亦皆塑饰。经始于景泰乙亥,计其兴工虽不久,而迄今有成,宜纪于石,使后人有所考见。愿其文以记之。”
余惟化民成俗,必本于学校。兹学之设,既择师儒以掌其教,又广生徒以充其额。训之以礼义廉耻之方,申之以孝悌忠信之行,将见斯民有所感慕,皆知为善,而风淳俗美矣。其士子作养于兹者,尚期立身行道,致君泽(原文“择”,应为“泽”字。)民,以为斯学之光,庶不负朝廷建学之意,与有司创立之功矣。是为记。
成化八年重修永安县学记
洗马(四明) 杨守陈撰
永安,我国朝析沙、尤所置县也。学宫,政化之本,有司所宜先务。前此,草创而未精备,会乱,刘公忠器以名进士知县事视篆来,率诸生门奠谒毕,首举学圮宜修、阙宜广者。退与同寅贰令陈公铭、判簿汪公广、幕宾冯公琬、司训徐公让捐俸首倡之。邑之同义者,争先乐助。环宫之墙,百堵皆作,圣宫、贤庑,葺而新之。改筑明伦堂、棂星、戟卫二门,皆极宠丽。肄业有斋,休宿有室,庖、湢、禀、库各有所。栋桷之挠朽易治之,瓦盖砖级之陊剥者丹白之,漫漶不鲜者更饰彩绘。功始就绪,而刘以内艰去。陈君辈益勒弗弛,殚心力而集之,务臻厥美。经始于成化壬辰,落成于明年,凡所宜有,莫不毕备。皆真材坚甓,视旧规穹然增而高,焕而美矣。乃者以书币介乡贡进士、同郡冯君忠来以记征。
余惟永安为闽之沃壤,而闽故为先哲诸儒辈出之乡。永虽新邑,而何地无才?然游其间迄今二十馀年,而未有歌《鹿鸣》来者,意前有司视学校为虚观,作兴未加之意。方圣天子益隆文教,而又得诸公以修举之作兴之,而被以思乐芹藻之化,则他日科第联翩,岂无炳炳德业若先哲者乎!且闻落成释奠之馀,庙庭有桂,小而能花。夫前者后之占,天时者人事之验。适郡工告成,而嘉祥随应,是必有符合矣。诸所游者,饰而学,志而道,出与时会,大行其所抱负,无以负朝廷养育之恩。与诸公作兴惓惓,可并出以俟。是役也,度材植,令工佣,则曾、孙、吴、应,亦皆以义而起者云。